繁體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繁體小說 > 詩相 > 第十二章 《西江月》

第十二章 《西江月》

-

從唐代教坊曲發展而來的詞牌名中,“西江月”定是最受歡迎的詞牌之一,也是文人騷客們較為常用的詞牌,首先其名字簡單易懂也較為好聽,其次它的格式接近七言律詩,與七言律詩相比,也就是首聯和頸聯每一句少一個字。追溯該詞牌名的來源時,有人認為可能取自李白懷古詩《蘇台覽古》中後兩句“隻今惟有西江月,曾照吳王宮裏人”,從詩句中可知西江月的原本之意是對映在城西河中的明月,該句的寫作手法曾被蘇軾參考,蘇軾在懷念恩師歐陽修時寫到“與餘同是識翁人,惟有西湖波底月”。它作為詞牌名,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《教坊記》,也即早在盛唐時期,已經有文人采用“西江月”作詞,不過唐詞顯然冇有宋詞響亮,廣為流傳的“西江月”詞作多出自兩宋文人之手,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和辛棄疾都有不少以“西江月”為題的詞作,單是辛棄疾就流傳下來二十多首《西江月》詞作,其中他的《西江月·夜行黃沙道中》還曾是語文課本中必學的篇目。

在教科書裏,大部分唐詩是李白和杜甫的作品,而宋詞則多是蘇軾與辛棄疾的作品,通常將唐詩劃分懷古詩、閨怨詩、送別詩、邊塞詩等,而宋詞則分為豪放派與婉約派,在應試的教育體係中,婉約派詞人的作品出現在書籍裏多於豪放派,也是創造婉約詞容易於豪放詞,可能是限於篇幅的緣故,應試體係的詞作多是出自蘇辛,也致使一直錯誤的以為,宋詞中豪放派人物隻有蘇軾和辛棄疾,隨著對宋詞深入的品味,才懂得宋代詞壇裏尚有很多豪放派詞人。儘管宋詞文人多以婉約的形式存在,而且豪放派詞人也多創作婉約風的詞,今以詞牌“西江月”為例,且看豪放派詞人所創作的詞何如。《西江月·世事短如春夢》是宋代詞人朱敦儒的作品,或許是因為他在南宋初期持收複故土的主戰立場,創作出激情高昂的詞,故將他視為豪放派代表人物,不過從他的這首西江月作品來看,則明顯傾向婉約風。有狀元郎之稱的張孝祥,或許是宋代詞人中唯一由皇帝欽點的狀元,是僅次於蘇辛的豪放派人物,儘管也和朱敦儒一樣知名度不高,但是他的《西江月·阻風山峰下》,是該詞牌名下真正體現豪放風格的佳作,尤為值得欣賞。辛棄疾的《西江月·夜行黃沙道中》曾是教科書的一首詞,是豪放詞還是婉約詞,恐怕大家將會是莫衷一是,此詞不足以呈現辛棄疾的豪放氣概,也不像婉約派的傷情風格,屬於輕快愜意的作品,如參照唐詩的標準來讀,倒是別具一格的吟詠田園風光的詩。

《西江月·世事短如春夢》

(宋)朱敦儒

世事短如春夢,人情薄似秋雲。

不須計較苦勞心,萬事原來有命。

幸遇三杯酒好,況逢一朵花新。

片時歡笑且相親,明日陰晴未定。

朱敦儒出生於北宋神宗元豐年間,逝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,是經曆靖康劫難的宋代詞人,出身官宦世家的他,早年清高自詡,經常狎妓冶遊和尋訪洛陽一帶的山川名勝,是典型的浪蕩公子哥,因此他早期的作品詞風濃豔味明顯,中青年時期經曆靖康劫難後踏上仕途,立場傾向於收複故土,因此中年時期的詞風慷慨激昂,老年時期主要在浙江嘉興一帶閒居,此時的詞風偏向婉轉輕揚,這首《西江月·世事短如春夢》便是他晚年閒居的作品,從詞的內容來看,也多半是老年人的心態使然。整首詞近乎白話文,上闕講到,世間的事情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,人情淡薄猶如秋天朗空的雲朵,無需計較自己的勞苦辛勤,原來萬事早已經註定在命運中,上闕詞所要表達的是看透紅塵的意思,可見是閱曆豐富之人所持的心態,可見這首詞不是很適合少年和青年人,真正有這種心態的人多半處於暮年時代,年少的朋友或許能理解這種心態,但無法切實感悟到。詞的下闋是抒情,作者寫作此詞時,幸好遇到三杯好酒,又恰逢新開放的一朵花,這裏的數字應是虛指,大意是在鮮花新開的時候恰好有酒,也即賞花時飲酒頗為愜意,最後兩句則是抒發自己要珍惜短暫的快樂時光,因為明天是晴天抑或陰天,誰也無法預知,也即俗語說的今天不知明天的事,過好今天先。作者呈現的思想態度,的確符合老年人的精神麵貌,人至暮年,無年輕時的拚搏衝勁,隻有得過且過的安享餘生,作者這首詞便是這種心態的情感表露。

朱敦儒創造這首詞時,已過古稀之年,對於官宦世家子弟而言,花甲之年未必是垂垂老矣,但對於九百多年前人均壽命四十多歲的條件下,古稀之人所表現的心態偏向悲觀也情有可原,有人將他的這首《西江月》理解為作者在暮年時對世情的徹悟想法,流露出閒適的風致,實際上他的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實則是非常消極悲觀的,畢竟不為生活瑣事煩憂的他,隻是罷官閒居而已。據他的事跡表明,他越是老年時,越是對仕途充滿期待,創作這首詞前,朱敦儒迎來了仕途上曇花一現的春天,接受首相秦檜的籠絡,以七十五歲高齡被起用為掌管朝廷朝會禮儀的副官,然而不幸的是他上任不足一個月,把持朝政多年的秦檜卻驟然退出政治舞台,他也隨即第二次罷官,因為秦檜死後的評價頗為不善,為此朱敦儒的這次任職被視為他人生中不光彩的一頁。他以“西江月”為題另有創作《西江月·日日深杯酒滿》,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相近,同樣表達自己的老年心態,富裕的家庭可以讓他每日飲酒買醉,每日欣賞花圃的景色,歌舞昇平自是可以開懷,過著無拘無束無礙的老年生活,想著一生能有幾次春秋美夢,無論是誰都將塵歸塵,土歸土,人生不用計較太多,隻需要把此時的歡樂時光過好便可。從他的兩首西江月詞來看,進入暮年的他,青壯年時期的高遠壯懷已經被消失殆儘,字裏行間透露著看破紅塵的想法,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,早年清高自居,多次拒絕舉薦入仕,隨著對年齡的增加,開始眷戀仕途,古稀之年接受人家的拉攏進而讓自己陷入爭議之中,仕途破滅之後,開始追憶年輕時縱情於秦樓楚館和遊山玩水的歡樂趣事,時至暮年,也隻好表現下看透紅塵的心緒,於是有了《西江月》一詞,美中不足的是,該詞的確表達了安居老年生活的愜意,但是缺乏精神境界,文學史也證明瞭,老年階段的文人的確難創作出可圈可點的詩詞。

《西江月·阻風山峰下》

(宋)張孝祥

滿載一船秋色,平鋪十裏湖光。

波神留我看斜陽,放起鱗鱗細浪。

明日風回更好,今宵露宿何妨?

水晶宮裏奏霓裳,準擬嶽陽樓上。

《西江月·阻風山峰下》的作者,想必很多人未必清晰瞭解,在璀璨的宋詞史上,張孝祥的名氣不甚突出,因此不管是傳統的教科書上抑或課外輔導書籍上,他好似可有可無般的存在,近代宋詞研究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著《人間詞話》,亦不多關於張孝祥的賞析。張孝祥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七世孫,自是官宦世家也是南宋高宗時期的狀元郎,才華橫溢,然而英年早逝,創作的宋詞不多,這首《西江月》是其代表作,知曉他的這首作品是得益於互聯網媒體的廣泛傳播,首先是被其名作《卜運算元·雪月最相宜》吸引,於是在網上搜尋下張孝祥是否有其它可值得品讀的詞作,於是發現了這首《西江月》,這首作品最為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前兩句“滿載一船秋色,平鋪十裏湖光”,是非常具有畫麵感描寫湖光山色的佳句。

張孝祥作為名門之後,二十三歲便進士及第,被欽點為狀元,是史上狀元身份的詞人兼書法家,或許是因為才命兩相妨的緣故,他在仕途上發展不儘如人意,遠不及同期進士及第的楊萬裏和範成大等人。這首《西江月》是體現張孝祥豪放風格的作品,詞中“明日風回更好,今宵露宿何妨”一句足以體現他的浪漫主義色彩,對底層老百姓而言,風餐露宿正常不過,對於大才子張孝祥而言,露宿則是呈現出他的曠達胸襟。就這首詞《西江月》而言,最美的句子當屬“滿載一船秋色,平鋪十裏湖光”,簡短的十二字將作者在船上看到的秋景描繪的富有畫麵動感,一船秋色足以讓人遐想,從作者的感受著筆,勾勒出時令特征,十裏湖光則寫出了湖麵的寬廣,此兩句是詩詞中常見的對偶句式,用“滿載”和“平鋪”將秋色與湖光一並繪出,表達出前方的靚麗秋景儘收眼底。接下來“波神留我看斜陽,放起鱗鱗細浪”,說水神要我留意觀看斜陽下的美景,湖麵上放起魚鱗般的水紋,這裏可能是傍晚時分,微風初起時的湖麵景色,也是此詞中天氣將要大變化的鋪墊,這兩句是作者以幽默的手法描寫乘船遇風受阻後停泊的場景,從而襯托出作者心境保持安定神閒狀態,通過放起細浪來解釋天氣將會改變,是此詞的妙筆之言。詞的下闋將由景轉入抒情,這是詩詞的基本表現形式,風浪過後自是會湖麵浪靜,風勢轉好,故下片先說“明日風回更好”,即使今日露宿在有風浪的船上,涼風來襲,也不會心情變差,用“何妨”一詞表現出作者內心泰然處之的闊達胸襟。最後兩句則是馳騁想象,水晶宮對應波神,眼前似乎是秋風吹打著乘船,發出的響聲猶如在演奏《霓裳曲》般美妙動聽,這是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的效果,最後以“準擬嶽陽樓上”結尾,就是一定要登上嶽陽樓欣賞洞庭湖美景,在嶽陽樓欣賞美景的同時,最容易讓人想起名句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,意識裏會想起範仲淹般的高遠誌向,在這裏或許是作者希望有朝一日佈施才華建功立業。

張孝祥主要政治生涯在宋高宗及宋孝宗時期,儘管是皇帝欽點的狀元,但是當時的首相是家喻戶曉的秦檜,秦檜的曆史名聲,在今天看來是不善的,緣於他被認定為陷害嶽飛的要犯及消極抗金,曆史其中緣由無從得知,從張孝祥高中狀元後的政治履曆來看,不像是秦檜陣營的。秦檜的兒子秦塤是同期進士榜單中的探花,也就張孝祥第一,秦檜的兒子秦塤第三,秦塤的才華或許並不遜色於張孝祥,然而宋高宗欽點張孝祥取代秦塤的狀元地位,有可能會引起秦檜的“敵視”,秦檜曾經在金國關押,傾向於與金國和談,走和平路線,而張孝祥與後來居上的辛棄疾傾向於主戰,收複失土恢複原有疆域,為嶽飛鳴冤而遭到主和派的打壓,秦檜逝世,宋高宗讓位給宋孝宗等重大政治事件後,主戰派在政治上的表現方能充分呈現出來,才華橫溢的張孝祥才迎來建功立業的機會。這首《西江月》是朝廷上主和派占上風,作者備受打壓時處逆境下的作品,不過豪放的張孝祥遭到風阻並未因此氣餒,反而是“明日風回更好”,儘管當前不順風時,風餐露宿又何妨,傳達了作者的豁達之心,猶如作者所言“準擬嶽陽樓上”,堅信明天能在嶽陽樓上欣賞美麗的湖景,寓意自己可以度過不順風的處境,迎接風回之日後再度前行。在遭遇風浪時還能保持闊達的胸襟是豪放派詞人的底色,北宋詞人蘇軾與一群好友外遊時,突遇狂風暴雨後皆淪為落湯雞,同行之人皆覺得狼狽,而惟有蘇軾不覺得,還能保持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,南宋詞人張孝祥亦是如此,被大風阻擋前進之路時,不對遇風時的險境正麵描寫,而側重描寫風浪平息後的遐想,進而傳遞今宵露宿何妨的豁達心緒,風平浪靜後準擬嶽陽樓的期待。

《西江月·夜行黃沙道中》

(宋)辛棄疾

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。

稻花香裏說豐年。聽取蛙聲一片。

七八個星天外,兩三點雨山前。

舊時茅店社林邊。路轉溪橋忽見。

這首《西江月》是辛棄疾閒居江西上饒時期的作品,從其題目中可以看出,此詞描寫的是他夜晚在黃沙道中看到的田園景色,表達出作者閒居時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田間風光的熱愛。詞中黃沙道是當時的官道,相當於今日的國道,辛棄疾有關此官道的宋詞有好多首,其中以這首《西江月》最為經典。夜行黃沙道,在古代冇有路燈的情形下,想必定是月光很亮,詞的首句“明月別枝驚鵲”也恰好直接表明,作者在月色很美的情形下看到的田園風光。這首詞的前兩句“明月別枝驚鵲,清風半夜鳴蟬”,半夜時分,明亮的月光驚醒了棲息在枝頭的鵲兒,清風徐來,蟬在鳴叫,描寫的明月、清風、鵲兒和鳴蟬是極其平常的自然景象,經過作者的巧妙組合,將月色下的自然風光描繪的令人心神馳往。接下來作者的目光將空中景象轉移到田野,寫到“稻花香裏說豐年,聽取蛙聲一片”,經曆過稼穡的讀者想必對“稻花香”與“蛙聲”不陌生,用稻花香描述田裏的稻穀,自是一片即將豐收的景象,蛙聲一片意味著田間的害蟲相對較少,害蟲少了,勞動人民自然將迎來豐收,作者在詞中先說豐年,不采用描寫農民的喜悅之情,而用田間常有的“蛙聲一片”做襯托,可謂是作者的匠心獨運之筆。

這首詞“先晴後雨”,想必是作者夜行黃沙道時,先是星空明朗然後再遭遇淅瀝小雨,故詞詞的下闋筆鋒一轉,從晴景轉到雨景,“七八個星天外,兩三點雨山前”,透過漂浮的雲層可以時隱時現的星光,山前下起了淅瀝的小雨,這樣的突髮狀況下,作者需要急急忙忙的躲避下雨,於是寫到“舊時茅店社林邊,路轉溪橋忽見”,往日裏土地廟附近樹林邊的茅屋小店一時冇察覺到,卻在路過溪橋轉角處突然出現在眼前,表現作者入迷田間風光後,對已經熟透的黃沙大道竟然暫時遺忘了茅店所在之處,不過又在路轉時看到茅店,恰到好處之時可避雨。作者這首詞描寫的內容是非常平常的小事,對於慣於用典的辛棄疾來說,這首詞的語言頗為簡樸,描寫的景象也安排的自然流暢,看似非常平淡的一首詞,卻蘊藏了作者潛心的構思和深厚的藝術功底,也呈現出他熱愛田園風光的淳厚感情。我們所熟悉辛棄疾的詩詞中,多反映他力主抗擊北方敵人收複故土的宏誌,但是這樣的主張並未有效佈施,反而遭到政治的排擠和打壓,鬱悶的辛棄疾也隻好閒居在江西上饒帶湖,這裏的田園風光自是辛棄疾消遣“鬱鬱不得誌”的最佳歸處,也就是在此背景下,我們可品味到辛棄疾豪邁之外的別樣柔情。

這幾首《西江月》詞中,論境界,應是辛棄疾的詞為最佳,他的這首淺顯易懂,語音自然流暢近乎白話文,是退去俗藻,洗儘鉛華後的渾然天成之筆,論氣象,應是張孝祥的《西江月》最佳,同是白話文形式的描寫,所呈現的詞人氣度和精神層麵略勝一籌,朱敦儒的這首《西江月》或許適合暮年之人品鑒,透露著哀歎“夕陽無限好,隻是近黃昏”後珍惜餘生的心緒。以“西江月”的宋詞遠不止以上三首,將同詞牌名下的作品進行對比的評說也很多,單單以上麵的三首為例,張孝祥和辛棄疾的詞更值得欣賞,張孝祥的詞在描寫湖光山色方麵獨樹一幟,辛棄疾在描寫田園風光上麵匠心獨運。另外北宋才子蘇軾和明代才子楊慎,皆有以“西江月”為題的詞作,也是值得欣賞的佳作,年齡階段,閱曆體驗以及所處的境遇皆會影響品鑒詞作的感受力,多對比詞作所傳達的思想感情和境界氣象,自會有增益自己鑒賞詩詞的水平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